2024總統大選在即,繼封關民調之後,專家分析指出「棄保效應」將在選舉的最後10天內發酵,引起了不少人熱烈討論。許多人或許對棄保效應不太熟悉,本文將簡單解釋這一現象,是否會為2024總統大選帶來巨大改變?螢幕前的各位是否也可能受到策略性投票的影響而不自知地跟風?
何為棄保效應?
棄保效應是什麼?是一種策略性投票,指在選舉過程中,選民原本支持某位候選人,但在選戰的最後階段意識到該候選人的勝算不高,或是為了避免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,因而改變立場,轉而支持有較高勝選機會的候選人。
棄保效應產生5大原因!
- 戰略性投票:選民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投票效應,也就是防止最不喜歡的候選人勝選。
- 媒體炒作:台灣媒體各自有不同的政治色彩,其發佈的民調結果、媒體報導、政治事件等,都可能影響選民的看法和選擇,例如,國家級警告假新聞。
- 政治聯盟:候選人之間的聯盟或對立,也可能影響選民對其的支持度,或重新評估可能的投票對象。
- 避免浪費選票:選民可能會認為投給勝算較低的候選人是「浪費」選票的表現,因此轉為支持較容易勝出的政黨。
- 心理狀態改變:選舉即將到來,選民的心理狀態也可能隨之改變,可能受身邊人的影響,或某位候選人的突發事件,都可能導致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。
被「棄保效應」影響對象?
- 比較最初的候選人偏好和最後的投票對象。
- 思考自己改變投票意向的原因,是基於候選人政見考量,還是認為該候選人沒有勝算?
- 評估民調結果是否影響你的投票選擇。
- 判斷自己是否被媒體報導、臨時的國家大事而影響,從而失去理性的判斷能力。
棄保效應影響2024大選?專家媒體分析:不會有任何影響
不會,因為棄保效應就是受媒體影響而炒作。隨著民主意識越高,對媒體的判斷能力也不斷提升,從接訪調查可以得知,人民已經趨近於「順從自己的想法」,而非棄保效應。
棄保若真要發生的話,代表是第3黨派(民眾黨)是完全沒有機會的,但柯文哲在一些民調中仍然排在第二,估計今年的棄保效應該會少到無法影響結果。東海大學教授沈有忠
棄保效應該其實是很難影響最終投票結果的,台媒TVBS分析指出,目前民進黨、民眾黨和國民黨都尚未對中間選民(年輕人)提出足夠吸引力的政策,因此,在1/13投票日前,選民投票的轉變性很低,也代表棄保不會發生。
棄保效應換台北市長?
距離最近一次的棄保效應是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,由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、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及尋求連任的市長柯文哲共同角逐,而最後的得票結果是:
- 柯文哲得票率:41.1%,以0.3個百分點險勝丁守中。
- 國民黨丁守中得票率:和柯文哲相差0.3,位居第二。
- 民進黨姚文智的得票率:17.3%,遠低於民進黨在台北市的基本盤選票。
因此,棄保效應台北市長真的是棄姚保柯嗎?部分專家解讀成綠黨支持者為防止丁守中當選,而決定將選票投給柯文哲。然而如果真的是所謂的棄保效應,不應是將選票投給較容易勝選的台灣大黨(民進黨)嗎?
2024總統大選人選投誰好?
2024總統人選怎麼投?專家建議請跟隨民意,不需隨波逐流,被媒體及身邊任何人影響,請跟隨自身的自由意志。如果喜歡某候選人的政見、政績或過往經歷,就將票投給他,不要帶有任何一絲政黨色彩、舊有的觀念,以及棄保效應的思維。
請選擇你覺得對國家最有效益的2024總統候選人,為台灣做出改變。
2024總統大選人選
- 1號-民眾黨-柯文哲、吳欣盈
- 2號-民進黨-賴清德、蕭美琴
- 3號-國民黨-侯友宜、趙少康
總結
在2024總統大選前,有一些討論關於「棄保效應」可能影響選情。但分析結果顯示,這種效應實際上對選情幾乎不會有影響。此次選舉的獨特性在於民眾黨成為挑戰藍綠兩大黨的第三勢力,且難以預測柯文哲的選票流向。
因此,棄保效應不太會為2024選情的關鍵因素。重要的是要明白這可能是選前政治媒體炒作的一部分,並保持對2024總統候選人的堅定支持,讓台灣回歸正軌。
呼籲台灣民眾,2024年不要再被政客操控,應該選擇一個清廉、勤政、愛民的政府,讓國家回歸正常,人民重新信任政府和司法體系,攜手邁向共同進步,實現真實的未來,而非空談口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