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點球規則全解析】2026 世界盃:罰球流程、守門員站位、重踢情況一次看懂!

「點球!」(Penalty Kick)這絕對是足球比賽中最緊張、最能一球定勝負的時刻。它俗稱「十二碼」,是規則賦予進攻方最直接的得分黃金機會。
但你知道嗎?踢一顆點球有非常多嚴格的規矩。誰能進禁區?守門員能不能往前撲?什麼情況下進球不算要「重踢」?
這篇就以 2026 世界盃適用的《比賽規則》為基礎,帶你一次看懂點球的執行細節。

點球是得分的大好機會,但也可能因為壓力而踢飛或被擋下。
什麼時候會判「點球」?
原則非常簡單:只要防守方在「自己的禁區內」,犯了一個本來在外面該判「直接自由球」的規,就會「升級」為點球。
最典型的情況包括:
- 禁區內的手球犯規(非守門員)。
- 禁區內的惡意犯規(例如拉人、推人、絆倒、踢人)。
- 禁區內魯莽或危險的鏟球動作。
這些動作如果在中場發生,只是自由球;但在自家禁區發生,代價就是一顆點球。

點球的站位規則:誰該在哪?
在裁判吹哨前,所有人的位置都必須「站對」,否則就會引發後續的「重踢」爭議。
1. 主罰球員 (Kicker)
- 必須明確指定是誰要踢。
- 球必須靜止放在 11 公尺的「點球點」上。
- 可以做假動作,但「踢球前的最後一步」不能停頓(例如跑到球前停住再踢),這算違規。
2. 守門員 (Goalkeeper)
- 這是新規則的重點:在球被踢出前,守門員至少要有一隻腳的「一部分」踩在球門線上(或在線上、線後)。
- 他可以在門線上左右橫移、揮手、跳動,但不能在球被踢出前「往前衝」離開門線。
3. 其他所有球員
- 全部(雙方球員)都必須站在禁區外。
- 必須在罰球弧之外(這條線就是確保球員距離點球點至少 9.15 公尺)。
- 必須在球的後方。
點球的正式流程
- 裁判指向點球點。
- 主罰者把球放好。
- 裁判檢查守門員和所有球員的位置是否正確。
- 裁判吹哨 ➔ 主罰者起腳。
- 球被踢出並「明顯移動」後,比賽正式開始。
最複雜的狀況:什麼時候要「重踢」?
這就是點球判罰最精華、也最常引發爭議的部分。判決的依據很看「誰先違規」以及「球進了沒」。
情況一:進攻方違規
(例如:主罰者隊友提早衝進禁區、主罰者使用不合法的假動作)
- 如果球進了: 不算!重踢。
- 如果球沒進: 不用重踢。比賽停止,判給防守方「間接自由球」。
情況二:防守方違規
(例如:守門員提前離開門線、防守球員提早衝進禁區)
- 如果球進了: 得分有效!(Nice shot! 防守方違規的利益被進球抵銷了)。
- 如果球沒進 (被撲到或中柱):重踢。給進攻方第二次公平的機會。
- 守門員違例:第一次通常是口頭警告,再犯就會吃黃牌。
情況三:雙方同時違例
(例如:雙方球員都提早衝進禁區)
- 一律重踢。
比賽時間到了,點球怎麼辦?
如果上半場或全場比賽時間到了(例如 45:00 上半場時間結束或 90:00 全場時間結束),但裁判剛判了一顆點球還沒踢,怎麼辦?
規則允許裁判「延長比賽時間」,專門用來執行這顆點球。裁判會等到這顆點球的「結果」完全結束(例如球進了、球被撲出、球踢飛了),才會吹響半場或全場結束的哨音。
FAQ 點球常見問題
Q1:點球可以補射嗎?
可以,但有前提。主罰者不能自己踢了又馬上補射(例如打中門柱彈回)。球必須先碰到「另一名球員」(例如守門員撲到反彈、或碰到防守球員),主罰者才能合法上前補射。
Q2:守門員兩隻腳都離開門線,一定要重踢嗎?
不一定。現在的規則是,只要守門員因為「提前移動」而明顯得利(例如他因此撲到了球),才需要重踢。如果球還是進了,或踢飛了,通常就不用重踢。
Q3:點球可以中途換人踢嗎?
不行。必須是「裁判認定的那位主罰者」來踢。如果中途(例如助跑時)偷換另一名球員衝上來踢,這就是攻方違例,就算球進了也會被判無效,改判防守方「間接自由球」。
結語
點球看似是 1 vs 1 的單挑,實際上充滿了程序、站位、和時間點的嚴格規範。搞懂了這些細節,你就能看懂為什麼裁判有時會判重踢,以及守門員為何總在門線上跳動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