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球規則全解析:2026 世界盃「沒有越位」的黃金機會,戰術與規則一次看懂!

「角球」當主播喊出這句話,通常代表一次絕佳的進球機會來了。無論是高個子球員全部衝進禁區準備爭頂,或是球員在角落竊竊私語準備「短傳戰術」,角球都是足球比賽中最緊張、最具觀賞性的「定位球」時刻。
這篇就以 2026 世界盃適用的《足球比賽規則》為基礎,帶你完整解析角球的判罰、規則,以及為什麼它被稱為「沒有越位的黃金機會」。

什麼情況下會判「角球」?
記住一個大原則:「防守方」把球踢出了「自家」的底線。
- 判罰條件: 當球的「整體」無論在空中或地面,越過了球門線(底線),而最後一個碰到球的是「防守方球員」也包括守門員,裁判就會判給「進攻方」一個角球。
- 如何發生: 這可能是防守方一次慌亂的解圍、一次關鍵的鏟球,或是守門員奮力將射門「撲」出了底線。
[特殊情況] 如果球員在開角球時,不小心把球直接踢進了「自家」球門,這不算烏龍球,裁判會改判給對方一個角球。
如何正確執行角球?(位置與規定)
開角球有非常嚴謹的規定,這直接影響了戰術的執行。
- 角球的位置: 球必須被完整放置在角落的「角球弧」內(那個 1/4 圓的扇形區域)。
- 防守方距離: 所有防守方球員,在球被踢出前,必須退到距離角球弧 9.15 公尺(10 碼)以外。
- 這就是你常看到裁判在禁區邊緣用噴霧劃線,或伸手要求「人牆」後退的距離
- 開球員限制:
- 球被踢出並「明顯移動」後,比賽才算正式開始,球不需要滾出角球弧。
- 開球的人不能在其他球員(隊友或對手)碰到球之前,自己碰到第二次球。如果違規(例如自己踢了停下來),會被判給對方一個「間接自由球」。
規則重點:角球「沒有越位」!
這是必須畫上五顆星的重點,也是角球威脅巨大的主因。
依照足球規則,在三種情況下接球不適用「越位」(Offside)規則:
- 角球
- 界外球(用手丟球)
- 球門球
這代表什麼? 在發角球的「那一瞬間」,所有進攻方球員,無論你站在多靠近球門的位置,通通不算越位。
這就是為什麼一有角球,球隊的「空中霸主」通常是中後衛,會全部衝進對方小禁區,因為他們可以合法地站在守門員身邊,等待最佳的搶點時機。
2026 世界盃新規則:守門員拖延時間 = 角球?
是的,你沒看錯。為了加快比賽節奏,2025/26 賽季開始實施了新規則:
守門員 8 秒持球規則: 守門員(門將)在禁區內用手接到球後,必須在 8 秒內將球釋放(踢出或丟出)。 如果守門員故意抱著球拖延時間超過 8 秒,裁判將會判給對方一個角球(或間接自由球,取決於位置)。
這條規則將大幅減少比賽後段「抱球拖時間」的行為,否則就等於是送給對手一個角球大禮。
角球戰術 101:他們在忙什麼?
角球不是只有「往中間吊」一種。下次看到角球,你可以觀察他們在玩什麼戰術:
- 高吊球(傳統轟炸): 最直接的戰術。把球高高吊入禁區,找身材最高大、頭槌最好的球員搶點。
- 短角球戰術(Short Corner): 開球員不直接傳中,而是短傳給旁邊的隊友。目的在於「拉扯」:防守方原本在禁區卡好位置,看到短傳就必須有球員被拉出來防守,這時禁區的防守陣型就亂了,進攻方再趁機傳中或內切。
- 旋球(內旋/外旋):
- 內旋球 (In-swinger): 球的弧線是飛向球門。威脅大,守門員壓力也大。
- 外旋球 (Out-swinger): 球的弧線是飛離球門。通常是為了精確找到跑動的隊友。
FAQ|常見角球問題
Q1:角球可以直接踢進對方球門嗎?
A1: 可以! 這種球俗稱「奧林匹克進球」(Olympic Goal),雖然極難,但只要進了就算得分。
Q2:防守方一直站在 9.15 公尺內不退,怎麼辦?
A2: 裁判會先口頭警告。如果球員拒絕後退,或故意干擾開球,裁判有權對他出示「黃牌」。
Q3:球只要踢動就算開始,還是要踢出角球區?
A3: 這是個常見誤解。規則是:只要球被踢,並且「明顯移動」了,比賽就開始了。球不需要滾出那個扇形的角球弧區域。
結論:角球,是戰術,也是勝負分水嶺
角球不只是一次重新開球,它更是球隊戰術的體現。當球隊瘋狂進攻時,卡位、爭搶、頭槌,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這顆球的走向。
看完還想懂越位在幹嘛?詳見《越位規則(Offside)深度解析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