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位規則(Offside)深度解析:搞懂「體毛級」判決,看懂 2026 世界盃

「這球到底越位了沒?」
這大概是每一場足球轉播中,最常聽到、也最容易引發爭論的一句話。越位(Offside)是足球規則中最精妙、也最核心的一條。它既是戰術的核心(例如「造越位」),也是讓球迷瞬間從歡呼變扼腕的關鍵。
這篇就以 2026 世界盃適用的最新規則為基礎,帶你從「基本定義」到「最新科技」,一次徹底搞懂越位。

什麼是越位?拆解「兩大要素」
要構成一次「越位犯規」,必須「同時」滿足以下兩個條件。缺一不可。
1. 關鍵第一步:你是否「處於越位位置」?
判斷越位的黃金準則:永遠只看「隊友傳球(或觸球)的那一瞬間」。
在那一刻,進攻球員只要滿足以下所有條件,就「處於越位位置」:
- 你的「頭、身體或腳」(不含手臂和手)的任何可得分部位…比「倒數第二名防守球員」更靠近對方的球門線。
什麼是「倒數第二名防守球員」?
- 「倒數第一名」通常是守門員。
- 所以,這句話的意思是:在傳球瞬間,你和你家球門之間,至少還要有一名防守球員(不含守門員)。如果你前面淨空了、只剩守門員,那你基本就處於越位位置了。
2. 關鍵第二步:你是否「積極參與進攻」?
這點非常重要!只是站在越位位置,並不會犯規。
你必須在越位位置上「做了特定的事」,才會被裁判吹哨。
這在規則上稱為「積極參與比賽」,主要分三種:
- 干擾比賽(碰到球): 你主動去接隊友傳來的球,或嘗試去踢球。
- 干擾對手: 你雖然沒碰到球,但你的動作明顯阻擋了防守球員(例如卡位、阻擋守門員視線)。
- 獲得利益: 球打中門柱、橫梁或從防守球員身上反彈過來,你剛好在越位位置「撿漏」補射。這也算。
※ 裁判的判斷流程是: (傳球瞬間) 你在越位位置嗎? → (接球時) 你有積極參與嗎? → 兩者皆是 → 嗶!越位!
特殊情況:這三種球「沒有越位」!
為了保持比賽流暢性,規則明訂,在以下三種「重新開始比賽」的情況下,完全沒有越位規則,前鋒愛站多近就站多近:
- 界外球(用手丟球)
- 角球
- 球門球(守門員從球門區開球)
科技執法:什麼是 SAOT(半自動越位判定)?
以前「體毛級」的越位,全靠助理裁判(邊裁)的火眼金睛,爭議極多。現在,科技來解決問題了。
2022 年卡達世界盃首度啟用的「半自動越位判定系統」(SAOT),將是 2026 世界盃的標準配備。它這樣運作:
- 12 台攝影機: 在球場頂棚裝設 12 台專用攝影機,追蹤每位球員身上的 29 個身體關鍵點。
- 球內晶片: 比賽用球內建感測器,每秒回傳 500 次數據,精準捕捉「踢球的瞬間」。
- AI 建立模型: AI 會即時建立 3D 骨架模型,一旦偵測到「越位位置 + 積極參與」,系統會立刻通知 VAR(影像輔助裁判)。
- 3D 動畫: VAR 確認後,系統會自動生成 3D 越位動畫,直接顯示在轉播和大螢幕上,清清楚楚。
SAOT 的導入,讓越位判決更快速、更準確,也更有說服力。
破解越位迷思(FAQ)
搞懂了基本功和科技,我們來破解幾個常見的誤解:
Q1:只要我跑得比最後一個後衛快,就算越位?
A: 錯。關鍵不是「你跑多快」,而是「你隊友傳球那瞬間,你在哪」。就算你跑到後衛身後,只要傳球瞬間你是平行的,就不算越位。
Q2:越位犯規會吃黃牌或紅牌嗎?
A: 不會。越位是「技術性犯規」,不是「紀律處分」。判罰很單純,就是給防守方在犯規地點一個「間接自由球」。
Q3:開角球時,進攻球員可以擠在球門前嗎?
A: 當然可以!如前所述,角球沒有越位。這就是為什麼角球時,雙方所有高個子球員都會擠在球門前準備爭頂,那裡是「越位豁免區」。
總結:搞懂越位,看懂足球的戰術精髓
越位規則的存在,讓「防線」的控制成為一門藝術。它迫使進攻方必須精確配合「傳跑時機」,也讓防守方能利用「造越位」戰術來化解危機。
下次看球,別再只盯著球,試著觀察進攻球員和倒數第二名防守者的相對位置,你就能提前預判越位,真正看懂足球的節奏與智慧,想了解更多你可以看我們的《想懂足球規則?掌握這五大關鍵》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